LoRa的誕生比NB-IoT要早些,2013年8月,Semtech公司向業界發布了一種新型的基于1GHz以下的超長距低功耗數據傳輸技術(Long Range,簡稱LoRa)的芯片。其接受靈敏度達到了驚人的-148dbm,與業界其他先進水平的sub-GHz芯片相比,最高的接收靈敏度改善了20db以上,這確保了網絡連接可靠性。
LoRa私有協議,國外如火如荼,國內略顯冷清。
LoRa作為一種新興的通信技術,我們先簡單地回顧一下常見的無線技術:
1、WiFi:Wifi大概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網絡技術,發展出了802.11 a/b/g/n/ac等標準,主要工作在2.4G以及5G的頻段,使用的帶寬在25MHz、20MHz、40MHz、80MHz、160MHz 不等。其特點是高速率(一般可達100Mbps)、覆蓋范圍中等(無障礙物的情況下100-250米)、高能耗(可以想想你的手機全程用WiFi可以堅持多久)。
2、3G/4G:我們的移動通信網絡使用FDD或者TDD技術,工作帶寬在1.4MHz到20MHz不等。上行速率可達75Mbps,下行可達300Mbps。基特點是高速率、廣覆蓋(最多可達100公里)、支持高移動性(所以我們在高鐵上也可以使用)。
3、藍牙:使用主--從模式,工作在2.5GHz頻段,視工作模式,覆蓋范圍在10厘米到100米不等。主要特點是小覆蓋、小網絡(最多7個從設備)、低速率(1-3Mbps)、相對節能(可以持續數天)。最新的低能耗藍牙(BLUETOOTH-LE)速率更低,可以依靠電池使用數月。
4、ZigBee:專門針對物聯網、傳感器網絡設計的一種通信技術,主要特點是低速率(最大0.25Mbps)、低能耗(可以依靠電池使用數月甚至數年)、覆蓋范圍中等。
LoRa物理層協議以及LoRaWAN的區別:LoRa物理層是私有協議,是基礎;LoRaWAN是LoRa聯盟基于LoRa物理層制定的鏈路層協議,是公開標準。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使用LoRaWAN的標準。LoRa主要在全球免費頻段運行(即非授權頻段),包括433、868、915 MHz等。LoRa網絡主要由終端(內置LoRa模塊)、網關(或稱基站)、服務器和云四部分組成,應用數據可雙向傳輸。
線性擴頻已在軍事和空間通信領域使用了數十年,因為其可以實現長通信距離和干擾的魯棒性,而LoRa是第一個用于商業用途的低成本實現。隨著LoRa的引入,嵌入式無線通信領域的局面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這一技術改變了以往關于傳輸距離與功耗的折衷考慮方式,提供一種簡單的能實現遠距離、長電池壽命、大容量、低成本的通訊系統。
LoRa私有協議,國外如火如荼,國內略顯冷清。
一種通訊技術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除技術本身要有特定的優勢外,還需要背后陣營強力支持,其中產業聯盟就是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量,LoRa也不例外。LoRa的產業鏈中(包括終端硬件產商、芯片產商、模塊網關產商、軟件廠商、系統集成商、網絡運營商)的每一環均有大量的企業,構成了LoRa的完整生態系統,促使了LoRa的快速發展與生態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