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防汛和水利調度的現代化、信息化要求,水文監測系統的自動化建設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流速、水位、水質、流量、降水量等多項監測數據的采集及遠程可視化對監測網絡建設是水文現代化的必然需要。水文自動監測系統由監測中心、通信網絡、前端監測設備、測量設備四部分組成。傳統監測系統通信網絡采用4G網絡,通用分組無線服務)和GPS衛星,沒有形成一體化網絡平臺。前端監測設備包括自動雷達波測速儀、自動雷達波水位計等監測設備,但數據平臺沒有融合,且不具備可視化遠程操控功能。實用新型內容
水文遠程自動監測系統,包括前端監測子系統,其包括設置在水文監測站中的各監測設備,各監測設備包括自動雷達波測速儀、自動雷達波水位計和攝像機中的至少一種;傳輸子系統,與前端監測子系統連接,傳輸系統用于將所述監測設備所獲取的水文監測站的水文信息數據、視頻和圖像中的至少一種傳輸至中心子系統;中心子系統,與傳輸子系統連接,用于接收、存儲并展示所述水文監測站的水文信息數據、視頻和圖像中的至少一種。在本實用新型中,水文遠程自動監測系統基于將視頻采集、水文信息數據采集進行了有效的融合、處理,實現了水文監測站可視化的遠程監測與控制。與所述傳輸子系統連接,用于接收、存儲并展示所述水文監測站的水文信息數據、視頻和圖像中的至少一種。對于上述系統,自動雷達波測速儀懸掛在被測介質上方的纜道上。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自動雷達波水位計包括探頭、發射機、發射天線、接收機、接收天線、處理器;不間斷電源,用于為各所述監測設備提供后備電源。

為可視化水文遠程自動監測系統的網絡結構圖。在本實施例中,水文遠程自動監測系統可以由前端監測子系統(或稱前端子系統、前端等)、傳輸子系統和中心子系統(或稱為管理中心、監控中心、中心等)三大部分組成。前端子系統可以包括部署在各水文監測站(或稱為水文站、監測站等)的監測設備(或稱為前端設備)自動雷達波測速儀、自動雷達波水位計、攝像機等,能夠實時將水文監測站的監測數據、視頻、圖像傳至管理中心。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前端設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視頻會議設備、數字通訊設備、高速星光球機、筒機、高速可變焦筒機、雷達波測速儀、補光燈、雨量計、水位計等。監控中心部署有監控平臺的服務端及客戶端,接收前端上傳的數據,并進行管理。管理中心還可以包括采集服務器、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工作站等,用于進行水文數據采集及處理。中心能夠實現實時監視、信息查詢、信息統計、信息分析、值班管理、短信管理、系統管理等功能。在對視頻數據進行采集及處理的時,可以通過解碼器對視頻進行解碼,然后發送至電視墻(例如大屏顯示器)進行展示。平臺提供各類編解碼設備管理、存儲管理、網絡管理、報警管理等基礎設備管控功能。同時對各子系統進行統一的監測、控制和管理,可以兼容視頻監控、智能控制等多個輔助業務應用子系統。使水文站在不依賴于人甚至獨立于人的情況下實現不同系統間的智能聯動。通過身份認證和權限管理,確保用戶認證后才可以進入系統,進入系統后還需嚴格執行訪問權限和管理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