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
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是集多年的農業種植經驗、理念、文化,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成果,融合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經驗,實現農場的生產、管理、銷售等環節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實時獲取農場環境參數及視頻圖像,通過農作物生產模型分析遠程,自動控制,保證農場、大棚內最適宜作物生長集約化、網絡化管理,適用于生產型農場、家庭農場、政府示范園區
3.1、平臺功能
3.1.1常規功能
1)農業生產監控化
2)種植流程信息化
提供播種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每個階段流程標準實現種植查詢、指導、監測、建議等系列服務.
3)種植計劃信息化
-
根據不同的節氣,專家推薦相應種植計劃
-
按需制定種植計劃
-
所有種植記錄可查、可追溯、可調整
4)生產過程信息化
-
統計每位工人每月工時分布情況,優化用工安排
-
精確評估每位工人單位工時的產值,優化工人結構
-
成本核算精細化
可針對每個地塊、批次的生產總成本、單位面積成本、單位質量成本的實時監測,進行多維度分析和構成分析,為農場開源節流提供數據支持
5)產量預估精確化
-
預測產量,提前做好銷售安排
-
分析批次產量,選出高效的種植流程
3.1.2定制功能
1)農業信息發布
整合政府部門的各種信息發布渠道,包括網站、微博、氣象信息發布平臺、水利信息發布平臺、廣播電臺等相關渠道,形成統一的微信、微博公共平臺,實現涉農信息的發布。發布的涉農信息包括農業要聞、災害預警、氣象信息、供求對接、市場行情、政策法規、政務公開等內容
2)農業災害預警
從氣象局采集的實時天氣預報、實時雨量信息、實時/歷史臺風路徑、實時衛星云圖等氣象信息,通過自然災害分析模型和農作物生長模型,評估災害等級和造成的影響,并能夠自動進行災害預警,管理員在審核確認預警信息之后,通過智慧農業公共平臺發布
3)農業專家會診:
提供專家平臺對接接口,可將現場問題實時傳給各個農植領域的專家,全面實時的解決問題。系統主要有以下部分組成:
(1)智能終端。主要用來將生產技術上遇到的問題、現象通過信息、語音、照片、視頻等發式自動上傳到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還可以通訊智能終端(如手機、平板、PC)查詢專家庫,查詢專家信息、選擇在線的專家.
(2)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負責與專家平臺對接,自動收集、分類、分析智能終端上傳的信息以及發送專家提供的在線、離線解決方案。
(3)智能機器人:根據用戶提供的實況會自動在數據庫中搜索相匹配的解決方案數據,或許更新的數據,并反饋給用戶參考.
4)農業產品朔源
系統綜合運用了多種網絡技術、條碼識別等前沿技術,實現了對農業生產、流通過程的信息管理和農產品質量的追溯管理、農產品生產檔案(產地環境、生產流程、質量檢測)管理、條形碼標簽設計和打印、基于網站和手機短信平臺的質量安全溯源等功能
3.2、平臺特點
(1)高并發特點:能夠提供統一的接口,來接收來自下層各種感知設備傳入的基本數據信息;而且,由于數據平臺接入的是海量感知數據,必須能夠承受高并發大數據量的考驗,實現穩定地為上層提供基礎數據。
(2)匯聚性特點:物聯網接入層的網絡環境千差萬別,傳輸數據的格式類型各異,因此,數據平臺需要具備匯聚各種異構接入網絡的能力。這里的“匯聚”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平臺要提供各類底層接入子網的適配接口,二是具備對傳感設備所感知的數據進行匯聚融合的能力。
(3)實時性特點:物聯網平臺區別于一般傳感網數據平臺的最顯著特點是實時性。很多基于物聯網的業務都要求實時接收產生的數據,對數據實時處理,產生的相關事件能夠實時反映到上層,甚至有的業務脫離實時性是沒有意義的。
(4)開放性特點:物聯網公共數據平臺不是獨立的自治平臺系統,其適用范圍涉及物聯網各個應用領域,并能提供面向業務的統一、開放的標準接口;物聯網不同應用領域的業務開發人員可以利用相應的接口格式開發豐富的業務應用,簡化業務的開發流程,并且這些業務都可在平臺上加載并運行。而面對紛繁復雜的數據,以及各種不同的處理需求,其中涉及的處理方式也具有很龐大的規模。要屏蔽這種處理的復雜性,就需要由上層用戶來規定數據的處理方式和事件的產生方式,充分體現平臺的開放性和可維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