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造成不少房屋因土壤液化傾倒和損毀,也震出了人民對于自己居住安全的重視。大家都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受災戶。但到底什么是土壤液化?土壤液化真的有這么可怕嗎?以及我們到底該怎么解讀這張「土壤液化潛勢區」,這邊將用簡單易懂的圖文方式一一為你解說!
預防土壤液化只需要監測土壤含水分、土壤壓力、位移、傾斜,實時遠程傳輸到服務器,每一分鐘上報一次,可實現長期曲線統計變化圖。針對異常數據可實現異常提醒,多地點,多深度監測。
要知道發生土壤液化之前,必須同時具有以下3大要素,才會構成土壤液化的條件:1.松散的細砂層 2.地下水位高于液化土層3.強烈的地震但是就理論來說,土跟水是分開的兩種物質,為何會產生液化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液化前的「砂粒結構」,讓原本的砂粒與地下水呈現穩定狀態。但因為劇烈搖晃下而發生改變,造成地下水壓上升,水就冒上來了。
并非所有地區皆會產生「土壤液化」,其大多發生在下方圖表所示環境,像是:海邊、港灣、近代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等…現在,你應該有比較了解什么是土壤液化了吧!但土壤液化真的會造成如前內政部長所說的四千棟房屋倒塌的不可收拾災害嗎?在探討這議題前,首先要了解的是土壤液化最主要會造成三大災害現象,分別為房屋傾斜、噴砂及地下管線破裂。因此,只要是施工品質良好,有依建筑物的構造打入相對穩固的地基,就算土壤液化,也能嚴防房屋倒塌所造成的人命危害。
基于防患未然,行政院長張善政決議在三月中旬會公開全國「土壤液化潛勢區」,讓社會可以提早防范。而你現在很可能心中有一個問題:「這個潛勢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如果我家住在高潛勢區,該擔心嗎?高、中、低潛勢僅是代表可能發生機率的高低,不必然表示地震時一定會發生土壤液化現象。所以你看懂「土壤液化」了嗎?其實土壤液化真的不可怕。只要你的房屋有良好的施工品質,在液化發生時,不會有立即危害人命的風險。而潛勢圖的公開,是為了要讓各界的專業人士在往后蓋房子、做工程或政策決策時,能有更透明的資料參考,才能做出對社會大眾最有利的規劃,也才能在災害真正來臨時,將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