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向水體排入大量含氮、磷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從而加速了湖泊的富營養化,導致了水生生物,特別是藻類的大量繁殖,破壞了水體的生態平衡,導致藍藻水華。藍藻水華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種肝毒素,這種毒素是肝癌的強烈促癌劑,毒性最強、危害最大的一種淡水藍藻毒素。目前,對水質的檢測主要基于傳統的實驗室分析方式。需要利用大型的專用檢測設備,比如液相色譜法、分光光度法、電化學法等。這些檢測手段通過人為的現場采樣、運輸、實驗室分析的流程來完成。其對采樣、制樣的技術經驗要求高、耗時較長、成本高、工作量大,而且不能實時的反映浮游植物的情況。
藻毒素具有水溶性和耐熱性。其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lg/L,化學性質相當穩定,而自然降解過程是十分緩慢的。自來水處理工藝的混凝沉淀、過濾、加氯也不能將其去除。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飲水中微囊藻毒素,最高允許含量為lug/1。因此,監測水體中藍藻的生物量對藍藻水華發生進行預警,并采取措施避免藍藻水華的發生和減少其危害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時多參數遠程水質監測方法。系統包含環境監測控制中心和分布式地放置于水源地的若干現場水質監測裝置,其中現場水質監測裝置,用于將實時的水質數據發往環境監測控制中心,包括:若干傳感器單元,用于實時的采集現場水質的參數;信號調理放大和AD轉換單元,將實時采集的現場水質的參數進行調理放大和AD轉換后變成數字信號并傳送到中央控制單元;數據存儲單元;液晶顯示單元;鍵盤輸入單元;中央控制單元,用于協調和控制現場監測裝置的其它各單元的工作;無線通信單元;及電源模塊單元。環境監測控制中心接收實時的水質監測數據將其進行存儲、處理,也可以隨時對現場水質監測裝置進行主動的遠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