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生態環境和氣象要素的綜合觀測站網的建設,提高鹽湖景區及其周邊地區氣候資源和生態環境評估以及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的能力。依托高分辨率網格化氣象要素預報產品并結合本地化訂正算法,實現對鹽湖景區的高時間分辨率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產品。此外,通過融合交通、水文、基礎地理信息、區域自動氣象站網觀測數據、歷史氣象景觀記錄數據,利用傳統機器學習算法或深度學習算法,研發針對鹽湖景區特點的各類指數預報和氣象景觀等級預報產品,最終通過內部輔助決策系統、門戶網站和移動端應用等形式,為景區、旅游管理部門和公眾等分別提供可視化、專業化、智能化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和氣象景觀旅游產品服務,提高鹽湖景區的智能化運營水平。
系統總體由綜合監測站網、數據中心、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系統、精細化氣象預報系統、旅游氣象指數和氣象景觀等級預報系統、景區管理輔助決策系統、景區門戶網站等七個部分組成。實現從數據歸集管理到災害監測預警模型建立、災害預警提醒再到景區管理輔助決策和門戶站網建設及景區公眾形象提升的全流程覆蓋。開展太陽能、風能等氣候資源相關要素的監測設施和大氣成分、紫外線、負氧離子等與旅游氣象和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要素監測設施建設,實現景區、景區周邊主要交通干線等旅游聚集地的紫外線強度、空氣質量、空氣清新度等環境和生態要素的實況監測,同時對茶卡鹽湖景區內的可利用氣候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定量化評估,為鹽湖集團和海西州政府提供氣候資源利用的定量化依據。建設內容如下表:
序號 |
建設內容 |
數量(套) |
1 |
負氧離子監測儀 |
1 |
2 |
紫外線監測站 |
1 |
3 |
大氣成分監測站 |
1 |
4 |
能見度監測站 |
1 |
5 |
太陽總輻射觀測系統 |
1 |
6 |
風資源觀測系統 |
1 |
景區及周邊地區自動氣象站的設備的新建和布局優化更新工作。在景區及其周邊地區根據氣象監測站網建設要求和景區天氣監測需求,新建多套自動氣象觀測站,同時共享外部門已有的氣象監測站網數據。采集要素包括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速、雨量常規六要素,并針對景區的特殊性,建設站點時可以有選擇的增加稱重降水、雪深、能見度、大氣電場等其他氣象要素。實現自動氣象站氣溫、風速、風向、濕度、降水、氣壓6種常規氣象要素的高頻次實時監測。
數據中心作為整個系統的基礎支撐,主要進行多源數據的標準化、集中化管理、清洗、指控,包括景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綜合監測站網中各類設備的監測數據、氣象和其它部門提供的自有監測數據、高分辨率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產品數據、災害性天氣客觀預測模型產品數據、旅游氣象指數和氣象景觀預測模型產品數據、景區運營數據等。具體邏輯組成主要包括氣候資源和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庫、氣象要素監測和預測數據庫、景區及周邊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災害性天氣預測產品數據庫、指數和景觀等級預測產品數據庫以及景區日常運營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