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桿(索)監測系統主要對基坑、邊坡錨桿(索)拉力進行實時自動化監測適用于基坑、邊坡、橋梁、隧道、國土地質災害、礦山地質災害、水利水電監測等應用領域。監測系統采用一體化設計,將錨桿(索)監測所需的傳感器、數據采集、數據傳輸、太陽能供電系統、立桿機箱支架等集成于一體,野外安裝作業簡便。
錨桿(索)監測系統用于監測錨桿或錨索在地質工程、建筑工程、橋梁、隧道等結構中的受力狀態和健康狀況。該系統通過對錨桿(索)力、變形、應力等參數的監測,能夠及時發現錨固系統的異常,確保工程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下是錨桿(索)監測系統的詳細說明及其應用。
1. 系統組成
應力傳感器:
錨索測力計:用于測量錨桿或錨索的拉力,通常安裝在錨具端頭。
應變計:用于測量錨桿或錨索的應變,通常安裝在錨桿(索)上,以反映錨固結構的應力狀態。
位移傳感器:
拉線位移計:用于測量錨桿或錨索的位移變化,評估其變形情況。
位移傳感器:用于監測錨桿或錨索的伸長或縮短,反映錨固系統的工作狀態。
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用于實時采集應力、應變、位移等傳感器的數據,并通過無線或有線方式傳輸至監測中心或云端服務器。
數據處理與分析軟件:用于處理監測數據,分析錨桿(索)的受力情況,生成圖表、報告,并提供實時預警。
預警系統:當監測到錨桿(索)力或位移等參數異常時,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通知相關人員采取措施。
2. 工作原理
應力與應變測量:通過錨索測力計和應變計,實時監測錨桿或錨索的拉力和應變情況,分析其受力狀態。
位移監測:位移傳感器測量錨桿或錨索的伸長或縮短,評估錨固系統的變形情況。
數據分析:數據采集系統將各類監測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軟件,分析錨桿(索)受力變化趨勢,并與預定的安全閾值進行比較。
實時預警:系統設定了預警閾值,當錨桿(索)的受力或位移超過設定閾值時,系統自動發出警報,提供風險提示。
3. 應用場景
邊坡與基坑支護:監測錨桿或錨索在邊坡支護或基坑支護中的受力狀態,確保支護系統的穩定性。
隧道支護:監測隧道襯砌中的錨桿(索)受力情況,預防隧道圍巖失穩或襯砌破壞。
橋梁拉索監測:監測橋梁拉索的應力狀態,確保橋梁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安全性。
建筑物加固:用于老舊建筑物的加固工程中,監測錨桿(索)的受力情況,確保加固效果。
水利工程:監測水壩、堤防等水利設施中的錨桿(索)受力情況,防止錨固失效導致的結構破壞。
滑坡治理工程:在滑坡治理中,監測用于穩定滑坡體的錨索受力,防止滑坡復發。
4. 監測方法
周期性人工監測:通過定期人工巡檢,使用便攜式儀器讀取錨桿(索)力或應變數據,適用于不需要連續監測的場景。
自動化實時監測:安裝自動化監測系統,實時采集錨桿(索)受力、應變和位移數據,適用于需要連續監測的重要工程。
5. 優勢與特點
高精度監測:系統能夠提供高精度的受力和位移測量,通常精度可達到微應變級別。
實時性與自動化:自動化監測系統能夠實現全天候、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及時發現異常。
預警功能:系統設有預警功能,當錨桿(索)受力或位移超過設定安全閾值時,能夠自動觸發報警,提供風險提示。
數據可視化:通過專業軟件,監測數據可以以圖表形式直觀展示,便于分析和決策。
適應性強:系統可以在復雜和惡劣的環境中穩定運行,適用于多種工程應用場景。
6. 系統實施
傳感器布置:根據工程設計和監測需求,合理布置錨桿(索)力、應變、位移傳感器的安裝位置,以覆蓋關鍵監測區域。
設備安裝與調試:安裝傳感器和數據采集設備,進行初始調試,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并校準測量精度。
數據采集與管理:設定數據采集頻率,自動或手動采集監測數據,確保數據完整性與安全性。
數據分析與預警:通過數據處理軟件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生成監測報告,并在必要時發出預警。
錨桿(索)監測系統是保障邊坡、基坑、隧道、橋梁等工程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工具。通過對錨桿(索)力、應變和位移的實時監測,系統能夠及時發現錨固系統的異常狀況,提供預警信息,幫助管理者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結構失穩或破壞。該系統在地質工程、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和重要的作用。
方案配置:
傳感器 錨桿測力計 錨索測力計
測量范圍 -200MPa~300MPa 0~5000kN
分辨率 0.025%F.S 0.05%F.S
測量精度 0.1%F.S 0.1%F.S
測溫范圍 -40°C~80°C -40°C~80°C
測溫精度 +0.5°C +0.5°C
耐水壓 21.0MPa 20.5MPa
供電方式 太陽能,蓄電池,市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