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主要指陸上生物生長或生活之地殼巖石表面之疏松天然介質,地下水主要指流動或停滯于地面以下之水;但當物質、生物或能量之介入,致變更品質,有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時,即可稱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近年來國內外陸續發生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已成為世界先進國家所關注的環保議題,而臺灣地區最主要且最受關注的污染場址可概分為4種,分別是「農地重金屬污染」、「加油站及大型儲油槽污染」、「不明廢棄物非法棄置場址污染」及「其他工業污染」等。而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之主要物質概括可分為兩大類,分別為:
-
重金屬污染物質:砷、鎘、鉻、汞、銅、鎳、鉛、鋅。
-
有機物污染物質:概分為單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酚類化合物、氯化碳氫化合物、農藥等。
目前我國在空、水、廢、毒相關管制法令陸續建置完備后,為因應日漸受重視的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特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等相關法規,并陸續展開各項污染潛勢調查、緊急應變、污染改善及整治工作。目前本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業務主要工作項目如下:
-
污染潛勢調查:含農地、加油站、廢棄物非法棄置場址、工廠或其他具有污染潛勢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
-
定期監測:含定期監測土壤及地下水潛在污染地區及規劃地下水監測井設置,以及超過監測基準之地區土壤濃度追蹤調查。
-
加油站管理:包含地下儲槽系統網路申報作業審查、設置、變更及查核缺失改善調查。
-
污染場址污染應變措施改善工作。
-
辦理民眾申報公告事業之土壤檢測資料審查核備。
-
民眾陳情及緊急應變案件處理。
為達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及改善等目標,除執行經常例行性工作外,并每年規劃出專案計劃協助推動執行相關業務,借此建立完善整體的土壤及地下水背景資訊系統,確實控管本縣內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情形,有效防止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之情事。